智行千里, 造想未来

MORE +
电磁仿真

技术内容

流体仿真
Technical content
新闻资讯
结构仿真

地球一小时|能源行业如何实现数智化“蜕变”?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2024-03-26 | 206 次浏览 | 分享到:

穹顶之下,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了给地球减负,3月30日,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全球性节能活动。

 

这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一小时,也是我们集体反思的一小时。作为碳排放的大户,传统能源行业也在思考应当做出哪些改变,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生态,降本增效。

 

基于上述问题,西门子工业软件全球战略总监John Nixon给出了他的答案。


一问增效之道:

与可再生能源相比,能源转型为传统能源提供了哪些机遇?

答:

在排放和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审查。与此同时,在能源转型期间开发的技术也为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商提供了巨大机遇,可以大幅提高运营效率和生产率。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企业可以投资可执行的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从而细致入微地了解其所运营资产和所生产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

 

无论企业生产的是可再生能源还是化石燃料,首席财务官(CFO)都必须能够了解所有活动的即时和长期财务影响。通过设计探索等技术,CFO 可以访问与财务建模相关的丰富场景分析,实际资产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都将一览无余。无论风能、石油、核能还是太阳能行业,都可以快速了解从能源分子到财务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 (EBITDA) 的全过程。

 

地球一小时|能源行业如何实现数智化“蜕变”? 

 

Q2二问行业前景:

能源转型将如何影响能源生产水平?

答:

国际能源署 (IEA)、欧佩克 (OPEC) 等不同组织对能源生产水平有不同的预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不断加速,我们必须顺应这场电气化浪潮,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将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的现代能源体系,从而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生产率和可持续性,使其不再受到清洁能源产能扩大的冲击。

 

在电气化浪潮下,尽管清洁能源投资不断加深,传统能源的生产水平也将企稳,甚至有所增长。

 

地球一小时|能源行业如何实现数智化“蜕变”? 

 

Q3三问前沿科技:

作为清洁能源资本资产的太阳能发电场,电厂仿真和制造仿真在减排方面可发挥哪些作用?

答:

云计算的时代,仿真技术正迸发着无限的可能,当今的仿真不再受限于算力。具体而言,制造仿真始终是西门子工业软件的一项深度投资。实际上,我们在制造设施中遇到的分子反应、资产性能和排放管理等挑战与我们在电厂仿真中遇到的挑战相同。

 

依托强大的分析能力,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仿真。企业能够探索的选项会比五年前高出几个数量级,如今的仿真技术,其功能、保真度和可信度都远超以往,并且还在不断改进。

 

地球一小时|能源行业如何实现数智化“蜕变”? 

 

Q4四问自动化:

设计自动化如何加快清洁能源资本资产的工程设计流程?

答:

设计自动化和设计探索提供了协同式的数字化环境,该环境不仅集成了包括土木、结构、机械、地理空间、电气等在内的所有工程学科,还提供了更加强大的系统方法。

 

基于此,我们可以洞悉一些微小的设计改动对清洁能源资本资产的性能影响。研究对象包括风力涡轮机、太阳能发电场、氢能发电厂和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等等。可以看出,使用这种系统方法创建的资本资产设计在速度和质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

 

地球一小时|能源行业如何实现数智化“蜕变”? 

 

Q5五问降本之道: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氢能,能源企业如何减少其资本资产造成的碳排放?

答:

当建造和运营资本资产时,我们会努力降低碳排放、提高生产力以及减少材料浪费。在西门子,我们称之为资本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这是一种相互关联的整体方法,可用于了解需求、设计、建造和运营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排放和浪费状况。

 

当能源企业和设备制造商采用数字化和资本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时,我们将为其创造一个环境。在该环境中,管理者可以对流程、项目和工程的执行数字孪生进行可视化、引导和优化,从而主动减少大量的排放和浪费。

 

 

 

Q6六问可持续:

您对希望提高可持续性的能源公司和能源设备制造商有哪些首要建议?

答:

对于能源设备的制造商而言,可持续性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首要因素。我认为,企业应当从设计阶段开始,逐一提高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通过数字化转型,能源企业将实现绩效、盈利、可持续发展“三赢”。

 

能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花的每一分投资都物有所值。毕竟可持续的能力也是一种盈利能力,而数字化投资可以提高这种可持续能力。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能源行业应当如何利用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拥抱变化?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文章及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或投稿人,仅供读者参考和借鉴,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名称描述内容

  技术要点

相关内容

更多

品牌软件